220.截胡可口可乐-《逆流1977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傍晚,京城饭店,郭永坤要了个包厢,酒菜已经备好,正在静待客人。

    七点一刻,服务员敲门走进,后面还跟着一位着蓝色中山装的儒雅中年人,手里拎着一只棕色公文包。

    “邱主任,你要再不来,菜都凉了。”郭永坤起身迎接,打趣着。

    “实在不好意思郭厂长,台里临时有点事,给耽误了。”

    “无妨无妨,反正大晚上的,我也没什么事。”

    俩人在大圆桌旁相邻坐下。郭永坤拎起一瓶茅台,笑着问,“喝点?”

    邱主任显得有些踌躇,估计不胜酒力。

    “没事嘛,晚上又不用上班,少喝点。”

    “那、行吧。”

    郭永坤看得出来,他主要不是因为这句话,而是为了对自己的迟到,表示歉意。挺老实本分的一个人。

    俩人边吃边聊,走了几盅后,才逐渐转入正题。

    “邱主任,听贵台有个项目正在找赞助?”

    “嗯。是

    c、哦,就是英国广播电视台,他们拍了一部纪录片,非常不错。我们台打算引进过来,不过资金方面有些缺口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你们找到可口可乐?”

    “没办法呀,我们能拿出的条件,无非就是广告宣传,这样就有局限性,机关单位用不着,只能找从事商品生产的公司。而眼下这年月,还真没几家公司能轻易拿出一笔数额不的外汇。他们毕竟是合资企业嘛,有这个能力。”

    郭永坤透过他的表情,都能看出几分无奈。估计真是被逼的,或许在找到可口可乐之前,早已不知接触过多少家国内企业,但都没有成功。

    而对于可口可乐来,这可谓赐良机。

    很多人不知道,可口可乐刚进入我国的历程还是比较坎坷的。

    它1978年重返我国,并与中粮合资建立公司。当时虽然大家对这个品牌并不陌生,但它总出境在援朝的电影里,与美国大兵结对出现。

    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,它就是资本主义奢靡生活的象征。

    起初可口可乐想在申海选址建厂,理由很简单,他们在民国时期就在申海建过厂,还请大明星阮玲玉做过代言。但迫于舆论压力,最终还是放弃了,几经周折,最终落户在中粮下属的首都烤鸭厂的旧厂房。

    工厂建好后,发展也不顺利。那是1981年,首都有种橘黄色的、logo是一只北极熊的汽水,叫作“北冰洋”,它的售价是一毛五分钱。

    而可口可乐呢?

    售价四毛五分。是北冰洋的整整三倍!

    而当时市民的平均月工资大概是四五十块,只能购买一百瓶可口可乐。这相当于多年之后月新一万的人,花一百元喝一瓶可乐。难道不会心痛吗?

    何况,那时人们也没习惯这个味道。

    为了尽快打开市场,可口可乐可谓手段尽出,甚至想到在公园或大商场里搞促销,市民们每买一瓶可口可乐,就能获得一个气球或一双快子。

    多年之后开启霸架时代的可口可乐,再回想起这件事,只怕也会有些许的辛酸吧?

    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做更大的宣传,电视广告根本不必指望。

    而这次,他们迎来了机会。

    只可惜啊,某人截得一手好胡。

    无错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