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3.抽奖-《逆流1977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市体育馆。

    看台中间的大操场上,临东的位置,正在搭建一座高台。

    阿珠目视着站在台下东瞧瞧、细看看,指挥工人施工的那个年轻人,下意识地伸手挠头。

    已经几过去,她还是没搞懂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。

    此事如果交给她来办,她肯定会四处奔走,去找那些零售单位寻求合作。正常人应该都会这样做。

    毕竟那么多商品,想将它们卖出去,拥有固定客源的零售单位,绝对是最好的选择。

    然而,对方完全不像一个正常人。

    这几在领导的授意下,她一直跟对方待在一起。对方没去联系任何销售渠道,反而租下了体育馆,在这边搭起“戏台”,行为让人十分费解。

    莫非想用唱戏或放电影的方式吸引客流?

    这样或许能起到作用,但你的东西非但不好用,还比别人卖得贵,老百姓真的就会买账吗?

    阿珠对此深表怀疑。

    “想什么呢?”

    身侧传来声音,阿珠扭头笑了笑,“没什么”。

    “这边差不多了,接下来你能帮忙联系一下几辆解放车,以及一家广告公司吗?”

    “你想搞宣传?”

    “没错。”

    “宣传什么?”

    “抽奖。”

    “啥?”阿珠瞪眼问。抽奖这两个字的含义她自然清楚,只是她完全想不通,这跟他们的目的有什么关系。

    抽什么,奖什么?

    郭永坤笑了笑,问,“听过傻瓜瓜子的有奖销售吗?”

    阿珠眼前一亮,用力点头。

    此事最近闹得沸沸扬扬,新年伊始,傻瓜瓜子抓住年底的销售旺季,搞了一场为其十澳有奖销售,奖励上海牌轿车一辆。

    “所以你也想采用这种方式,在商品包装内塞入奖券,吸引大家购买商品,这样就算价格高一点,也有人愿意买单。”

    “不是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那你这个?”阿珠白眼一翻。而且客观讲,她觉得这个方法值得一试。

    “为了让你好理解。我的办法比他们更高级,也更符合我们现在的情况。傻瓜瓜子有奖销售,奖励一台轿车,其主要目的还不是赚一笔,而是为提高知名度,创造持续的利润价值,这与我们的情况截然不同。我们是一次性买卖。”

    “那、到底怎么搞?”阿珠听得云里雾里。她感觉有奖销售的招数已经很新颖,且具备吸引力,对方居然他的办法比这招还高级,老实讲,她有些不信。

    “我们不卖商品,卖抽奖券。”

    “啊?”这下阿珠彻底懵了,抽奖券是个什么东西,一张纸吗,明明有一大堆商品为什么不卖,要去卖一张纸?会有人舍得花钱吗?

    “大致就是这个模式,你如果还没弄懂,那就到时候看吧。”

    郭永坤知道自己再怎么解释,阿珠如果脑子没转过弯来,一时半会儿依然搞不懂。

    这就是认知局限。

    在80年代,假如需要销售一款产品,那么大家都会正儿八经地去销售它,无论它有多难卖,唯有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鲜有人懂得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。

    因为没有经验作为参照。

    就好像抽奖,这个年代还没有诞生。不过,这种模式将在数年之后的90年代,风靡全国,郭永坤知道上辈子在幸福区里,有一个人就因此一跃成为万元户,当时用解放车、佩大红花送回家,闹得满城风雨,羡煞旁人。

    “好吧。”阿珠点点头,她倒想看看,这个比她还几岁的年轻人,到底有多大能耐。

    隔之后,一则消息迅速在整个城市内传播开来。几辆解放车游街宣传,敲锣打鼓,好不热闹。就连报纸上都登了,市民们想不知道都难。

    而且这则消息自带传播效应。堪称火爆。

    “听了吗,下个星期在体育馆那边,有一个什么抽奖活动,花几毛钱就可以买一张抽奖券,运气好的话就能中奖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