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5.电视机-《逆流1977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孩子的内心其实是相当敏感的,大人们通常有什么事,隔断时间也就过去了,但孩子们兴许会记一辈子。

    “好好好,等你爸回来,我跟他商量。”

    欧阳啸他媳妇儿话虽这样讲,但脸上明显有些苦涩。

    她又没工作,仅凭丈夫每个月几十块的工资,除去贴补家用外,根本没剩下什么,哪有闲钱买电视机这么个大件?

    他要真有钱,也不至于从去年年底到现在,基本不着家门,一直在外面找研究经费了。

    而俩人的对话,包括他们脸上的表情,郭永坤借着楼里洒出的灯光,全看在眼里。

    望着他们拎着小马扎走进楼道中,郭永坤想了想,并没有跟上去。

    他今天过来就是为了从大后方找优势的,而显而易见的是,欧阳家缺一部电视机。

    你说他现在送一部电视机上门,大人先不提,欧阳那小子想不想要?

    他目测也有十二三岁的样子,多少有些主见,而以他母亲对他的怜爱程度上看,在家里应该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。

    郭永坤感觉这是一个好机会,手里的这几样礼品本就是一块敲门砖,没奢望它们能达成什么目的,份量也不够。

    而一部电视机……就比较合适了。

    还恰好有点雪中送炭的意思。

    正和他的心意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回到宾馆后,郭永坤洗了一只苹果,一边啃着,一边坐在床边低眉沉思。

    毕竟这年头的电视机不是说买就能买的,首先得有票据,再谈钱的话。

    钱他自然不缺。

    但谁出差会带张电视机票啊?

    再说,带了也不能用啊,粮票有全国通用的,这玩意儿可没有。

    所以必须去哪里搞一张。

    这要是在河东还好说,就不提鬼哥那边,他自己安排王子强他们去收,肯定也能收到。

    无非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。

    但在羊城这边主要人生地不熟。

    “羊城这边……应该已经有歌舞厅了吧?”

    突然,郭永坤眼前一亮。

    他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报道,改革开放之后,大概是1979年的时候,羊城就出现了全国第一家音乐茶座。

    其实就是歌舞厅,换了个名头而已。

    而这种地方向来鱼目混杂,是地头蛇们的聚集地,只要能找到这种人,不怕搞不到电视机票。

    风险自然有,不提别的,就是晚上出门也不安全,但风险和利益总是成正比的。

    混商场的人,如果怕担风险,那不如不混。

    想着,郭永坤下楼跑到前台,借了个针线盒。

    回房后,便从帆布包里取出一件黑色夹克衫,开始撕衣服。

    既然是去歌舞厅,背个背包就不太合适了,而钱他肯定得带在身上。

    缝缝补补的事情实在不是他的强项,硬是花了半个多小时才把两万块钱缝进夹克衫内衬,穿在身上后,腰围都大了一圈。

    所幸他身材好,乍一看,只要不伸手去摸,也看不出什么猫腻。

    在宾馆门口等了好几分钟,终于拦到一辆出租车。

    无错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