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与郝叔畅聊小半天,郭永坤也终于对武侠小说涅槃重生的势头,有了个大致了解。 1980年,也就是去年,不光《三侠五义》大火特火,另外还有些书同样大卖,各大出版社接连再版。 譬如《封神演义》、《杨家将演义》、《侠女传奇》、《济公传》、《龙图耳录》、《施公案》、《呼延庆打擂》、《西游补》等等。 其中《封神演义》印了三百多万册,《杨家将演义》印了二百五十多万册。 旧武侠市场一片火爆,而新武侠市场……后继无人。 或者说还没缓过神儿来。 此时写新武侠的人基本都在港城和宝岛那边,至于国内的文化圈,拿笔杆子的家伙大多正在死怼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,就是揭露人道灾难、描述知青和知识份子在旧时代艰难生存的一些作品,都是些苦大仇深的东西。 当然,并不是说它们没用。 它们自然具备很好的历史价值和批判性,可关键……几个老百姓能看懂、乐意看? 在郭永坤看来,眼下日子越来越好,人民刚从苦难中挣脱出来,实在没必要再将他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些苦旧往事之中,至少对于大部分人而言。 他们需要也不是这些,而是精神愉悦,能带给他们欢声笑语的通俗文学。 诸如《三侠五义》这类的旧侠义小说的兴起,无疑也印证了这一想法。 当然,同时也间接说明了当前社会的娱乐匮乏。 一些老掉牙的侠义小说既然都能大卖,那…… 他感觉自己也能火一把。 “郝叔,假如我写一本武侠小说,你能帮忙卖出去么?” “啥?”郝进步诧异,“你还真准备写啊,我就说说……你的文笔是还行,可武侠小说不是那么好写的。” “写写看呗,关键你有渠道没?” “看,小瞧叔了吧?”郝进步哼哼道:“只要你写出来的东西确实可以,那渠道还不是随便找?” 郭永坤笑着点头,有你这句话就行了。 ……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,郭永坤基本就没出门了,毕竟一百五十万字的小说,就算做文抄公,也挺费精力的。 一口气写完不太现实,他准备趁过年期间先写一部分,然后让郝叔找找渠道,看人家能不能要,毕竟……他写的这本武侠小说,有点太后现代了。 甚至都不好称之为武侠,可能叫仙侠更合适。 天知道这年头的老百姓能不能接受。 文笔是肯定比不上原作者的,所幸是人生的第一本网络小说,当时被作者的脑洞深深震撼到,前后撸了不下十来遍,所有情节都了然如胸。 所以基本不存在卡文的现象。 也就文字白点,凑合能看,反正他是写得激情飞扬。 到了腊月二十六这天,居然已经写了将近十万字,平均每天一万一千多字,在没有键盘敲的年代,郭永坤还挺佩服自己的。 不过今天他必须得撂笔了,大哥还没放假,作为家里仅剩的男丁,他要负责保护家里三朵金花的安全。 是的,他二姐郭永慧,今天回来!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