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2.简单的幸福-《逆流1977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1980年的万元户,是个什么概念?

    后世经常有人闲来无事进行换算。

    譬如这年头的猪肉,基本是几毛一斤,因地而异,就算它一块好了,而后世猪肉大约十五块一斤,这也就意味着,现在的一万等于日后的十五万。

    又譬如学费,这年头的高中学杂费加上伙食费,一个学期大概五十块左右,而后世普通的乡县高中,一学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就接近五千块,所以换算出,现在的一万等于日后的一百万。

    但在郭永坤看来,这些换算都不严谨,因为猪肉和学费代表不了国民经济。

    如果让他算,他会利用我国三大经济支柱之一的房地产,来进行比对。

    这样更具权威性。

    就在今年四月,国家已经明确了住房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,由邓公亲自把舵,并指出: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房,也可以自己建,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,老房子也可以出售。

    于是各地住房改革开始,行动最迅速的是温城,而此时他们那边的房价是每平方六十八元。

    河东毕竟是省会城市,稍贵一些,达到每平方八十七块。

    这也就意味着,一万块可以买下115个平方。

    恰好一套商品房的规模,而且肯定是好地段。

    那后世呢?

    郭永坤心知肚明,河东房地产的均价都在两万左右。

    那么一套115平方的房子,就至少价值两百三十万!

    两辆奔驰S级,妥妥的。

    就是这么夸张。

    而且,郭永坤可不止是万元户,现在身揣一万九千多块,算是准两万元户了!

    唯一比较蛋疼的是,不敢存银行啊,说不得只能学学年傻子,回家塞破罐子里藏床底,只希望别发霉了。

    此时中国最富的人,应该就是年傻子。

    这家伙比较猛,雇了12个人炒瓜子,应该已经有几十万,接下来就会红遍大江南北,到了1984年,雇工达到102人,远远超过《资本论》中“雇工不得超过七人”的界限,成为中国第一个百万富翁,也被称作‘中国商贩第一人’。

    一个文盲,却成为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位“资本家”,不得不说,具有很强的讽刺性。

    也证明了计划经济放在市场中根本行不通。

    当然,郭永坤肯定不会学他那样在刀尖上跳舞,没那必要,也背离了他做条咸鱼的初衷。

    兜里的这些钱,他打算投资点合法生意,譬如刚才提到的房地产,将来能收回几百万,挺好的。

    夜幕降临。

    老郭家的这顿晚饭实在寒酸,或是说这一阵儿过得都挺寒酸的。

    郭永年妞没泡到手,钱花不少,令老母亲非常心塞。

    而郭永坤最近又愈发大手大脚,甚至答应的每月三十块钱,也没能按时上交,令老母亲十分惆怅。

    所以是的,李秀梅现在心情很不好。

    “啧……”

    郭小妹一看桌上的两个素菜,外加一盘腌萝卜,瞬间失去食欲。

    郭永年也一样,原本酒壶都拎出来了,可一看老母亲端出来的菜,又悄悄放了回去。

    唯有郭永坤,一口腌萝卜咬得嘎嘣响。

    “咋了,你们两个都不吃饭?”李秀梅瞥向大儿子和小闺女。

    “妈,我这在学校都饿了一天,你好歹添点油荤呀!”郭小妹抱怨道。

    “还油荤呢,就你这两个败家子哥哥,要再这样败下去,以后咱们家连青菜都吃不起!”

    “没这么夸张吧。”郭小妹吐吐舌头。

    “怎么就夸张了?”李秀梅饭碗一放,掰着指头说,“来,先说你大哥,这月虽然交了我10块钱,但前段时间处对象,我给了他30,这里就20块对不到账!

    “再说你三哥,一个月拿50块,现在用钱越来越大,一分钱不往家拿,欠我的钱都不还……”

    “诶停停停!”

    郭永坤就郁闷了,这事不能吃完饭再讨论么,他都准备好了呀。

    “妈,我欠你多少来着?”

    “你说呢,200,一分钱没还!”李秀梅气鼓鼓道。

    “啧,我又没说不还,上次不跟你讲过手上有点事,急用钱么?”郭永坤白眼一翻,站起身来,“等着。”

    然后在老母亲诧异的表情中,踱步回房,拎出一条黑布袋子。

    “啥啊三哥?”郭小妹忙问。

    “不是吃的。”

    “哦……”

    郭永坤不紧不慢扯开袋口,接着在三人不敢置信的眼神中,薅出一摞大团结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