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1.自首-《逆流1977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如果是这样的话……
    还真有十万斤!
    天哪,十万斤粮,这是什么概念?
    李海生几人面面相觑,他们跑到县里求爷爷告奶奶,好一阵儿了,才好容易求来五万斤粮。
    这时,一个很土老财的声音传来。
    “过了秤的,十万斤,一两不差,国家对我们不薄,咱现在手里有粮了,就寻思把欠的上交一次性补上,至于多出的一万来斤,就献给国家吧,毕竟……咱现在也不缺这个。”
    哗——
    此言一出,现场一众公社领导,都不是惊讶,而是目瞪狗呆!
    眼下全县都缺粮,他们前头山一个有名的三靠村,竟信誓旦旦不缺粮,还直接将十几年累积下的八万多斤上交亏欠,一次性补齐……
    更牛哄哄的是,又无偿献给国家一万……不,将近两万斤粮。
    这他特么的是真不缺啊!
    那么问题来了。
    凭啥?
    他们凭啥有这么多粮?
    “这……没道理啊!”
    一众领导大眼瞪小眼,仿佛见到了世界第九大奇迹。
    “宏辉,马上安排一下,把粮运到粮站去。”
    李海生当即吩咐,管他三七二十一,到手的粮岂有不要的道理,先收了再说。
    然后,才望向赵福民,顿了顿,眼神又瞥向一旁的郭永坤,板着脸道:“你们俩,跟我来!”
    半小时后,公社一间小会议室里,李海生露出一副恍然表情,终于将整件事情弄通透了。
    “你们粮食大丰收这一点,我不否认,是件好事,但……从本质上讲,还是犯了大错误,怎么能将国家土地私分下去,这严重违反了我党的政策和纪律!”
    面对李海生的发难,赵福民的表情却相当淡然。
    “永坤,你说说吧。”
    郭永坤点头,旋即望向李海生,笑着说,“李书记,对于‘私分’这个词,我们是不赞同的,我们只是开辟了一种新的模式,将土地细分后,承包给社员,土地的所有权依然归国家,社员只是租赁,该缴纳的上交一分不少,不仅如此,各家各户每年还需向大队缴纳一定租金,所以集体的框架并没有改变。”
    “是这样吗?”
    李海生仔细品了品,如果是这样的话……好像也不是不可饶恕啊。
    目光转向赵福民,问,“那你又说来自首?”
    “我确实有错。”
    赵福民正色道:“首先,我向公社隐瞒了情况,事先没敢报告。其次,我给赵利勇关了禁闭。原因都差不多,担心事情被喊停。”
    “我们公社领导,在你们眼里,就这么古板、不懂变通?”李海生眼珠一瞪,没好气道。
    “呵呵……”
    赵福民和郭永坤相视一望,没有搭话——咱也不敢说呀!
    “你们这个模式,我个人感觉,还是可行的……”
    能不可行么,十万斤粮送门上府,要是刚开始试试?
    这就是郭永坤为什么要求严格保密、必须干出成绩,才对外公开的原因。
    因为结果,往往比计划更具备说服力。
    “但这只是我个人意见,事情太大,国家都没有过这样的先例,至于上面是个什么想法……”
    李海生说到这里顿了顿,眼神扫视过二人后,继续说,“我马上去趟县里,汇报此事,你俩就待在这里,哪都不准去,等我回来。”
    看,还说自己不古板。
    这也就是没上手铐而已。		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