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第42节-《追赶太阳的人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秋江月色面容非,
    今世飘泊几岁。
    落叶方知春贵,
    山茶采去苗亏。
    冲天紫燕映余辉,
    一酢离骚酒醉。
    “你就是周爷爷呀,快坐,奶奶也坐,”“不,叫老周就好。”“听说你在外边干的不错,挣钱了吧,”“别听人们瞎说,混口饭吃,”“你有没有想过回家来创业?”老周还真的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。“像我这种没文化的人回来能干什么呢?”“种地呀,我们本来就是农民,种地才是我们的本行,这几年土地承包又延期了,村里人靠单打独斗是成不了大气候的,再说大多人出去打工,土地撂荒了,我想把这些土地集中起来,有专人来承包,”“种什么呀,”“我们这里种土豆的最多,而且种植时间悠久,
    从清代中期开始,那些走西口的人带来了种土豆的技术和种子。后来有专家考察过,这里最适合种土豆,我们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,在阴山脚下,这里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昼夜温差大,降水也随着庄稼的生长而集中。这里的沙土地使得土壤疏松,有利于土豆块茎的生长,秋季以后天气干燥,更适合产品的存放。近几年来,我们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地方代表性的品种,它们的淀粉含量很高,有好多国内的儿童食品,来买咱们的土豆作原料。”
    老周说:“全国各地都生产土豆,种的多了就怕卖不出去,还有承包农民的土地要不要先付钱,或者是现付订金,一开始卖土豆种子,需要钱,过去为什么产量不高,那是没水,靠天上下雨,你需要时他不下,不需要了,天天下,得打几眼深井,听说现在人们用,滴灌是办法浇水,还要覆盖地膜。这些都需要钱,从哪来?”书记见老周说的投投是道,还是在大城市里呆过,见多识广。“钱的问题县里有扶持基金,还有小农贷款。
    农民的土地不是买了,而是承包过来,年底按产量分红,现在不用给钱,就是需要的劳动力,人家给干活就得按月给开工资,不能等到年底再给。那他们平常吃什么呢,这样吧,你回去好好想一想,我到是希望你能揽下这一摊子。”“好吧让我考虑一下,一半天给你回话,”“你考虑着,我开村委会大家研究个方案,拢共有多少亩土地,按现在的亩产量,和这几年平均售价,具体怎么个承包法,你承担什么责任,村里负责那些项目的建设,村民干活每天给多少钱,都要村两委会决定了才能算数。当然村里既然不会让你一夜爆富,但是也不会让你赔的卖老婆孩子。”老周笑笑:“只能卖老婆,人们都说赔的卖房子卖地,可我早就把它们卖了。”妱娣也笑着说:“书记他要是赔了只能卖孩子,不能卖老婆,”书记也笑了:“我是为村里找有本事的人,代头领着乡亲们致富,不是在找卖老婆的人,这一点奶奶放心。”
    启明星终于出来了,它不广是打破了黎明前的黑暗,它还慢慢的往西滚动着,虽然自己的个头并不大,但还是不自量力的一边走,一边拽着太阳往上爬,东方露出了金黄色,一会就把整个大地照的明亮了许多,先起来的人们早把大街挤的熙熙攘攘,不知道是人们的宣叫声惊醒了鸟儿,还是喜鹊的鸹噪声吵醒了人们的美梦,太阳努力的上升着,已经不是红红彤彤的样子,而是放着耀眼的光芒。天越来越热,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,着是恒古不变的规则,人们努力的劳动者,鸟的噪声全无,早已飞去找食吃,天高任鸟飞,在这里并不切合实际,只有地上才有鸟的食物。
    土地总是给人以希望,老周签字了,从一个卖房子埋爹的穷小子,到一个连农民工也不是农民工,回村后却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地主,在自己的名下有一千亩地,这要是在过去真正的地主家也没有这么多地。老周有了土地不但不高兴,反而却心情沉重,他知道这份合同的分量,而现在这些地不光是数字,还是全村人的希望,和饭碗。绝不能砸在自己手里。要是搞砸了,他就是全村人的罪人。虽然有村两委会的支持,可是他还是觉得担子有些重。人们的不自信,往往来自与对事物的不够充分的认识,两口子买了一些关于种植土豆的书籍,白天忙着各种准备工作,晚上这个只会写自己名字的人,认真的学习着。		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